【能源新观察】从滩涂到硅谷:上海如何打造长三角"绿电走廊"

⏱ 2025-08-17 00:15 🔖 阿拉爱上海 📢0

(首席记者 陈岩)在崇明岛最东端的滩涂上,数百台智能风机正在海风中缓缓转动。这些由上海电气研发的16兆瓦风机,每转一圈就能满足一个三口之家三天的用电需求。"五年前这里还是养殖区,"项目负责人指着数字化监控屏,"现在我们是长三角的'绿电心脏'。"

这种能源变革正在重塑区域经济格局。2025年上半年数据显示,上海大都市圈清洁能源占比已达43%,其中跨区域绿电交易量同比增长287%。最具突破性的是连接上海与南通的海底电缆工程,将江苏沿海的风电直接输送到浦东数据中心集群。

新上海龙凤419会所 "能源协同需要技术创新和制度突破。"在临港新片区的调度中心,记者看到了覆盖整个长三角的智能电网三维模型。更令人振奋的是,嘉兴的光伏电站与上海的氢能储运中心已实现数据互联,形成"光-氢-电"闭环系统。

新兴产业正在蓬勃生长。记者在长兴岛的"海洋能源谷"看到,来自舟山的海工团队与上海科研机构正在测试漂浮式光伏阵列。美团数据显示,上海周边新能源相关订单中,设备维护和技术服务占比达62%,催生了大量"绿色职业"。
上海龙凤阿拉后花园
交通领域呈现融合创新。往返虹桥与苏州北站的氢能列车已累计运送旅客超百万人次,其核心技术来自上海交大与常熟企业的联合实验室。"加氢比加油还快,"驾驶员老王展示着智能调度系统,"而且排放的只有水。"

上海花千坊龙凤 周末的滴水湖畔,来自长三角各地的家庭正在新能源科普馆体验"一度电的旅程"。馆长孙莉介绍,这个由沪浙苏三地共建的场馆,已成为区域低碳教育的重要平台。"孩子们通过VR了解风电原理,"她指着互动屏幕,"大人们则在讨论家庭光伏投资。"

夜幕降临,记者登上东海大桥。向东望去,海上风电场的红色航标灯如星辰闪烁;向西看去,临港新片区的储能电站正将绿电注入城市血脉。在这片土地上,一场静默的能源革命正在为都市圈发展注入持久动力。(完)